2022年11月5日 星期六

【裝甲車庫─威龍 1/72 M4A3 (76) VVSS Sherman】

【車輛介紹】

       M4A3 (76) VVSS是美國在二戰期間所使用的M4中戰車系列當中的其中一種型號,其中VVSS指的是該車裝備垂直螺旋彈簧懸吊系統(Vertical volute spring suspension)。自1942年3月,各型裝備75mm主炮的M4中戰車進入量產後,相關的升級方案也開始著手進行,其中最為主要的項目,就是將原本的75mm M3主炮,更換成76mm口徑。1942年8月,美軍在原本的D50878炮塔中直接裝備由3英寸M7炮修改而成的76mm T1主炮,但他們發現T1的57倍徑炮管有平衡問題,因此將炮管縮短至52倍徑,並在後膛加裝配重以平衡重量,該火炮在8月定名為76mm M1;但事情總沒有那麼容易,在後續的測試中,又出現炮塔旋轉不順等其他問題,雖然這些問題在後續獲得了改善,但裝甲部隊委員會(Armored Force Board)仍以內部空間太過狹小為由,拒絕本升級方案。

在美國亞伯丁試驗場的M4E1,使用初期型M4A1的車體,將76mm T1主炮安裝至D50878炮塔的試驗車輛,有炮管平衡的問題

在經過主炮與砲塔平衡修改後的M4E1,可以看到炮塔後面還有增加的配重,以及位於引擎蓋上方的行軍鎖。

        同時在1942年10月,美軍也開始新款中型戰車「T20系列」的開發作業,本計畫原定作為M4系列中戰車的後續車輛,但並未成功,此計劃之下的T20、T22與T23中戰車都分別因不同的理由遭到廢止,但本計畫當中的許多開發經驗,被運用至後續的車輛開發上。其中,T23中戰車雖然因為動力系統與懸吊系統的問題並未獲得採用,但由於他的炮塔與1943年生產的M4後期型,同樣擁有69英吋的炮塔環,因此美軍直接將T23的炮塔移植到了M4上,至此,炮塔空間問題獲得了解決。

T23中戰車,T20中戰車系列的其中發展型號,採用了電動變速箱,最終因為對地面壓力過大與重量不平均等問題遭到取消。

       裝備76mm M1主炮的M4中戰車在1943年8月完成相關測試,並準備量產,不過當時美軍對於它仍有諸多疑慮:炮口焰過大、高爆彈與煙霧彈威力不如75mm炮的相關炮彈、彈藥儲放等問題,最終,量產作業推遲到1944年1月開始,其中最早生產的是M4A1 (76),M4A3 (76)則是在3月由克萊斯勒(Chrysler)開始生產。1944年8月,克萊斯勒(Chrysler)轉為生產裝備水平螺旋彈簧懸吊系統(Horizontal volute spring suspension,簡稱為HVSS)懸吊系統的M4A3E8 (76),裝備VVSS的生產作業則由費舍爾戰車廠自9月接手,直到1944年12月結束。

M4E6,裝備T23炮塔的最初試驗型M4,有趣的是使用了混合型的車體,但在後來的量產中,並未出現M4 (76)W這種型號。

        1944年8月,第一批M4A3 (76)運抵法國與義大利,主要由美軍裝甲部隊接收使用,除此之外僅有隸屬於美國第三集團軍的自由法國部隊有接收,其他諸如英國與蘇聯等盟國則是使用M4A1 (76)W與M4A2 (76)W;在太平洋戰線方面的美國陸軍裝甲部隊與陸戰隊則並沒有M4A3 (76)的需求,他們仍是75mm型M4的主要用戶。


1944年8月19日,美國陸軍第1裝甲師13戰車營A連正在測試新接收的M4A3 (76)W,地點位於義大利的比薩(Pisa)附近。

資料來源:
http://the.shadock.free.fr/sherman_minutia/index.html
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76_mm_gun_M1
https://hotdoc-71.livejournal.com/10472.html
https://www.strijdbewijs.nl/tanks/sherman/76.htm
https://www.tanks-encyclopedia.com/ww2/US/T23-medium-tank.php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【模型介紹】

       自上一款威龍的1/72 M4雪曼完成品販售已經過了11年,如今看到威龍願意重新開啟本系列,心裡還是挺複雜的,一部分當然是高興,因為威龍過去在1/72M4雪曼系列完成品中,數量與種類都是其他廠商無法比擬的,但近幾年威龍完成品「NEO DRAGON ARMOR」的品質與以前的產品比起來,有退步的狀況出現,以至於本車的販售讓人既期待又害怕。

現在威龍完成品的新包裝,與以前在壓克力展示盒增加紙盒的方式相比,新包裝比較有保護的效果,但也沒辦法讓收藏者看到內容物,同時還增加了體積...

63102 M4A3 (76)W VVSS Sherman "THUNDERBOLT IV"


"THUNDERBOLT IV",中文翻譯為「雷霆四號」,是當時美國第4裝甲師第37戰車營的指揮官小克雷頓·威廉斯·艾布蘭(Creighton Williams Abrams, Jr.)中校,在突出部戰役期間的座車,眾所周知,在突出部戰役期間,第一個進入巴斯通(BASTOGNE)支援101空降師的就是第4裝甲師。

艾布蘭中校正指著他車上的"THUNDERBOLT VI"標誌。


新的包裝,而且不只是外包裝,在過去,威龍的完成品會用兩顆螺絲釘鎖在壓克力展示盒的底板,但現在的並沒有,而且壓克力盒的尺寸也比以前還大。


令人失望的瞬間...在打開盒子時發現有零件斷裂,確認後是車頭的掛勾,但兩側都已經不見了,而我只找到一側。

從模型本身來看,由於模型本身都是使用威龍的板件製作,所以在細節上差異不大。

正面視角,車輛本身使用的是T48橡膠塊履帶,但以那個時間點來講,雷霆四號應該還會有鴨嘴獸履帶擴片才對。另外,車體的.30機槍居然沒槍口!

左側視角,炮塔的分模線處理的並不漂亮...

後方視角,後方一直都是辨認雪曼的重點,M4A3系列最大的特徵就是那個大型的引擎蓋。

車底視角,少了兩個螺絲孔洞看起來真不錯。

炮塔後方的機槍架有點歪。

76mm炮型M4的重點就是在炮塔上,該炮塔的零件編號為D82081(頂部居然有零件編號?這個在實車上並不存在啊!),可以注意到裝填手的艙蓋是兩片開闔式,後來砲塔經過重新設計,新炮塔的零件編號為D7054366,裝填手艙蓋變成橢圓形的單片式艙蓋,這個修改大概是在1944年的8~10月間出現。
我必須讚賞威龍的M4完成品在細節部分的展現,不論是車體的焊接痕跡,還是車長塔的鉚釘,都非常漂亮。

除了炮塔可以旋轉外(不好轉),76mm主炮與車頂的.50機槍都可以俯仰。

76mm主炮,雖然有聽聞裝備76mm主炮的M4在剛參戰時,和英軍的螢火蟲依樣作炮管偽裝,但我目前沒看過實際照片。模型外盒上的M4A3 (76)W在炮管前端仍是加裝螺紋保護套的版本,而雷霆四號的則是有加裝製退器的,這種制退器主要用來抑制煙塵與炮口焰,加裝後也必須在後方炮膛增加配重。

雷霆四號在M4系列的相關產品中,出現機率相當高,在1/72的完成品模型中起碼就有3間廠商出過,而我手上剛好有2款,分別是EASY MODEL與本次威龍的,兩者價差達兩倍以上;當然,羊毛出在羊身上,兩者的品質差距也相當明顯。
有趣的是,兩者在細節上也有所差別,例如EASY MODEL的雷霆四號使用的是修改後的D7054366炮塔,威龍則是D82081炮塔,而在附載輪部分也不相同;在整體的細節上,EASY MODEL的雷霆四號會比較接近是後期M4A3 (76)的樣式

63142 M4A3 (76)W VVSS Sherman

美國陸軍第12裝甲師第714戰車營在德國境內的塗裝,很遺憾的是我並沒有找到實車照片。

很高興這輛的掛鉤都完好無缺。
車體側邊同時有白星、連隊符號與生產序號。
位於很多M4在車體側邊後方都有一串3開頭的8位數號碼,這是M4系列的生產序號,但奇怪的是編號30100679應該是一輛克萊斯勒(CHRYSLER)公司在1943年8月~9月期間生產的M4混合型。
各國的標記當中,美軍最為代表性的就非白星莫屬,雖然經常會被乘組員揶揄是「標靶」;在1944年6月登陸法國諾曼底後,不僅是美軍,在西線盟軍的車輛上都經常可以看到作為敵我辨識用的白星,在車體與炮塔頂部的白星主要是方便友軍飛行員辨識。
右側的懸吊有點歪。
與剛剛的雷霆四號不同,這輛M4A3 (76)W的炮口就是與外盒上面依樣,只有螺紋保護套的款式,能裝備螺紋保護套或制退器的76mm炮僅有M1A1C與M1A2兩種,但兩者從外觀上並沒有辦法辨認。

雷霆四號與雷霆七號,其中M4A3E8 (76)W「雷霆七號」是威龍2007年的產品,現在已經相當難找,而它確實也是相當值得收藏的一款,因為它不僅有附加的.50機槍,炮塔側面、車體正面與側面也都有附加裝甲,可以說是二戰美軍M4系列的終極型態!
另外,兩款模型在迷彩的顏色上也是有所差距,雷霆七號的顏色明顯比較接近橄欖綠,雷霆四號則比較接近草綠。


感謝您的觀看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